科普知识

分类

分类:

板栗种植技术

  一、生育特性:
  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其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lO.5—21.8℃,温度过高,冬眠不足,生长发育不良,气温过低则易遭受冻害。板栗既喜欢墒情潮湿的土壤,但又怕雨涝的彰响,如果雨量过多,土壤长期积水,极易影响根系尤其是菌根的生长。因此,在低洼易涝地区不宜发展栗园。板栗对土壤酸碱度较为敏感,适宜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这是因为栗树是高锰植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活化锰、钙等营养元素,有利于板栗的吸收和利用。徐州地区处于黄滩海南缘,年平均气温为13.7一14.1℃,年降水782—946毫米,适宜粟树的生长发育。
  二、栽培管理技术:
  (一)板栗园地选择:
  板栗园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土壤盐碱,低湿易涝,风大的地方栽植。在丘陵岗地开辟粟园,应选择地势平缓,土层较厚的近山地区,以后逐步向条件较差的地区扩大发展。
  (二)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以当地选育的优良品种为主栽品种,如炮车2号、陈果1号等,适当引进石丰、金丰、海丰、青毛软刺、处暑红等品种。根据不同食用要求,应以炒栗品种为主、,适当发展优良的菜栗品种,既要考虑到外贸出口,又要兼顾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做到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
  (三)合理配置授粉树 :
  栗树主要靠风传播花粉,但由于栗树有雌雄花异熟和自花结实现象,单一品种往往因授粉不良而产生空苞。所以新建的栗园必须配制10%授粉树。实践证明,信阳市用处暑红作授粉树较好。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本措施。平原栗园以每亩30—40株,山地栗园每亩以40—60株为宜。计划密植栗园每亩可栽60—111株,以后逐步进行隔行隔株间伐。
  (五)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栗园丰产的重要基础。基肥应以土杂肥为主,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供较全面的营养元素。施用时间以采果后秋施为好,此期气温较高,肥料易腐熟;同时此时正值新根发生期,利于吸收,从而促进树体营养的积累,对来年雌花的分化有良好作用。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追肥时间是早春和夏季,春施一般 初栽果树每株追施尿素0.3—0.5公斤,盛果期大树每株追施尿素2公斤。追后要结合浇水,充分发挥肥效。夏季追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这时施速效氮肥和磷肥可以促进果粒增大,果肉饱满·,提高果实品质。根外追肥一年可进行多次,重点要搞好两次。第一次是早春枝条基部叶在刚开展由黄变绿时,喷0.3%-0.5%尿素加0.3%一0.5%硼砂,其作用是促进基本叶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罐花形成;第二次是采收前1个月和半个月间隔lO一15天喷2次O.1%的磷酸二氢钾,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合效能,促进叶片等12官中营养物质向果实内转移,有明显增加单粒重的作用。
  (六)灌水:
  板栗较喜水。一般发芽前和果实迅速增长期各灌水一次,有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提高。
  (七)整形修剪:
  板栗树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是从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动前进行,它能促进粟树的长势和雌花形成。主要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缩、缓放、拉枝和刻伤。夏季修剪主要指生长季节内的抹芽、摘心、除雄和疏枝,其作用是促进分枝,增加雌花,提高结实率和单粒重。 1、短截: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短截可促进分枝,增强树势,紧凑树冠,减少雄花,调整营养物质的分配。对旺树、旺枝可采用延迟修剪,等萌芽后进行短截。 2,回缩: 是对多年生枝短截。多用于生长衰弱、结果部位外移,内膛光秃严重的多年生枝。 3、疏枝 :即对生枝、档光枝和内膛的纤细枝从基部疏除。 4、戴帽剪 :在不同摘心次数的新梢轮痕附近进行冬季短截。在新梢轮痕上留通2-4个小芽短截叫戴活帽修剪,如处理得当,则帽上小芽和轮痕下大芽才能抽生结果枝。在新梢轮痕上不留芽短截叫戴死帽修剪,使轮痕下大芽抽生结果枝。一般情况下,枝势不强的搞戴死帽剪,枝势强旺的搞戴活帽剪。 5、缓放: 缓放就是不剪。主要作用是分散营养,缓和树势。对旺树多采用缓放修剪。 6、拉枝和刻伤:对树冠内未采用摘心的强旺辅养枝,于春季树液流动到芽开绽期间将其拉平,并在需要发芽部位的各芽子上方进行刻伤,使其抽生强旺枝,到冬季修剪时,再将缓放拉平的枝回缩到抽生强枝的部位上。 7、摘心 :当新梢生长到30厘米时,将新梢顶端摘除。主要用在旺枝上,目的是促生分枝,提早结果。每年摘心2-3次。初结果树的结果枝新梢长而旺,当果前梢长出后,留3-5个芽摘心。果前梢摘心后能形成3个左右健壮的分枝,提高结果枝发生比例,同时还能减缓结果部位外移, 8、除雄: 在枝上只留几根雄花序,将其余的摘除。其作用主要是节制营养,促进雌花形成和提高结实力。
  (八)疏花疏果和授粉:
  疏花可直接用手摘除后生的小花、劣花,尽量保留先生的大花、好花,一般每个结果枝保留1-3个雌花为宜。疏果最好用疏果剪,每节间上留1个单苞。在疏花疏果时,要掌握树冠外围多留,内膛少留的原则。人工辅助授粉,应选择品质优良、大粒、成热期早、涩皮易剥的品种作授粉树。当一个枝上的雄花序或雄花序上大部分花簇的花药刚刚由青变黄时,在早晨5时前将采下的雄花序摊在玻璃或于净的白纸上,放于干燥无风处,每天翻动2次,将落下的花粉和花药装进干净的棕色瓶中备用。当一个总苞中的3个雌花的多裂性柱头完全伸出到反卷变黄时,用毛笔或带橡皮头的铅笔,蘸花粉点在反卷的柱头上。如树体高大蘸点不便时,可采用纱布袋抖撒法或喷粉法,按1份花粉加5份山芋粉填充物配比而成。
  (九)采收与贮藏:
  1、采收: 板栗采收方法有两种,即拾栗法和打粟法。 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热,自然落地后,人工拾栗实。为了便于拾栗子,在栗苞开袭前要清除地面杂草。采收时,先振动一下树体,然后将落下的栗实、栗苞全部拣拾干净。一定要坚持每天早、晚拾一次,随拾随贮藏。拾栗法的好处是栗实饱满充实、产量高、品质好、耐藏性强。 打栗法 就是分散分批地将成熟的栗苞用竹竿轻轻打落,然后将栗苞、栗实拣拾干净。采用这种方法采收,一般2-3天打一次。打苞时,由树冠外围向内敲打小枝振落栗苞,以免损伤树枝和叶片。严禁一次将成熟度不同的栗苞全部打下。 打落采收的栗苞应尽快进行“发汗”处理,因为当时气温较高,栗实含水量大,呼吸强度高,大量发热,如处理不及时,栗实易霉烂。处理方法是选择背阴冷凉通风的地方,将栗苞薄薄摊开,厚度以20-30厘米为宜,每天泼水翻动,降温”发汗”处理2-3天后,进行人工脱粒。
  2、贮藏 :栗实有三怕:一是怕热,二是怕干,三是怕冻。在常温条件下,栗实腐烂主要发生在采收后一个月时间里,此时称之危险期。采后2-3个月,腐烂较少,则属安全期。因此,做好起运前的暂存或入窑贮藏前的存放,是防止栗实腐烂的关键。比较简便易行的暂存方法是,选择冷凉潮湿的地方,根据栗实的多少建一个相应大小的贮藏棚。棚顶用竹(木)杆搭粱,其上用苇席覆盖,四周用树枝或玉米、高梁秸秆围住,以防日晒和风干。棚内地面要整平,铺垫约l0厘米厚的河沙,然后按l份栗实3-5份沙比例混合,将栗实堆放在上面,堆高30-40厘米,堆的四周覆盖湿沙10厘米。开始隔3-5天翻动一次,半月后隔5-7天翻动一次,每次翻动要将腐烂变质的栗实拣出。为了防止风干,还要注意洒水保湿。
  燕山板栗
  1、中国是栗子的故乡,栽培栗子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有云:“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左传》也有“行栗,表道树也”的记载,说明在当时栗树就已被植入园地或作为行道树。
  2、《吕氏春秋》记载“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之栗”所指为今燕山山脉所产的板栗,根据2007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等10个镇现辖行政区域所产的板栗为正宗的燕山板栗。板栗的产地分布甚广,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唯燕山之栗方属三美者之一,这是由当地优质水资源和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以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3、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鱼虫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即今天的密云县西南,范阳即现在的琢县、易县以东地方,可见燕山一带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
  4、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糖炒板栗始于宋代。秋后,刚出锅的栗子香味飘在街上吸引着路人,男女老少都爱这一口小吃,吃到嘴中,余香满口,回味无穷。从很早的时候被京、津一代地区尚传诵着赞咏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门前高喊‘灌香糖’”。
  5、史书记载道: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栗其中滚翻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炒熟后的栗子会在壳上露出一个可爱的小口,微笑得面对它的客人。拨去壳后,香气便肆无忌惮地从温热的体内窜出,直捣你的鼻腔、喉咙、胃。 据《析津日记》载"苏秦谓燕民虽不耕作而足以枣栗,唐时范阳为土贡,今燕京市肆及秋则以炀拌杂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颇甘,以御栗名。"
  6、清代人郭兰皋在《晒书堂笔录》中说:“及来京师,见市肆门外置柴锅,一人向火,一人高坐机子上,操长炳铁勺频搅之,令匀偏。”把炒栗子的情景描述得十分生动、具体。然而,北京糖炒栗子的要诀还有8个字:“和以濡糖,藉以粗砂”,这样才能达到“中实充满,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易离而皮膜不粘”的理想效果。
  燕山山脉是中国北部著名山脉,地域内板栗种植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初具规模,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燕山板栗因有皮薄仁厚,鲜甜耐味等特点,被历代宫廷所享用。燕山地域内的石城镇西湾子村,漫山生有栗树,百年以上栗树达数百棵,故被称之为“燕山栗源”。
  燕山板栗是北京昌平特有的产品,主要的产区是,原北京市昌平区下庄乡,北京市昌平区黑山寨子乡下,两个乡的板栗在中国应该算是最好的了,品种多为,燕红,燕昌等,土质大部分沙土地,大家都知道西瓜长在沙子地,是最甜的,个小,好吃,同理,板栗也一样,还有在河北有几个县的板栗也不错,应该都是长在沙土地上,而不是长在肥沃的土地,肥沃的土地的板栗个子很大,不是特好吃,包起来很费劲,因为板栗里边有一层小薄膜,不是特好包,,再加上本地民风淳朴,忠厚,很少施与化肥,天然成长的成分很大,当然有些极个别的农户为了追求产量采用化肥,但不普遍,如果不信任,可以到当地了解,与其他的产地不一样,,有的产地为了提高产量,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大量的使用化肥,提高产量,从而板栗良莠不齐,不好分辨,甚至没法分辨,应为都是一个味,样子也一样,只有专家能够分辨出来,普通人只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深入其中,盲目食用,虽说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长期食用,还是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返回列表